圖片來源:FunAllerts
面對各種免費同類型工具的出現,對主打畢業生求職履歷的校園 e-portfolio 平台而言,壓力有如滔滔江水般綿延不絕;在吸精度、觀看舒適度、頁面排版美工專業度上,真要相拼,有使用年限、相對封閉的校園平台 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勝算。
關心自家使用者的學校意識到,四年一次的總清算對學習沒什麼幫助,所以開發資訊交換功能,即時把學生在校方行政系統中的資料匯入到 e-portfolio;希望透過即時的資料呈現,提醒 學生在學習上多花點心力。
但是,所有學校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學生不愛用自家平台!
關心自家使用者的學校意識到,四年一次的總清算對學習沒什麼幫助,所以開發資訊交換功能,即時把學生在校方行政系統中的資料匯入到 e-portfolio;希望透過即時的資料呈現,提醒 學生在學習上多花點心力。
但是,所有學校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學生不愛用自家平台!
所有校園平台團隊都希望能改變自家學生的求學人生(免費線上平台團隊通常希望能影響全世界),可是,推廣活動、競賽活動一直辦,甚至把平台和校內教學政策綁在一起,學生自主使用率還是跟法拉利的底盤一樣。『怎麼辦』是所有推廣團隊共同的心聲。
我們必須想想,求學人生如何因為平台而不一樣?
和學生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認真利用平台記錄學習歷程,心中其實很渴望可以得到一些回饋,讓這些回饋成為他們繼續記錄的理由(其實跟寫部落格差不多) 。非常務實的需求!不妨仔細觀察,有多少校園平台提供統計功能讓學生瞭解成果被瀏覽的情形?有多少校內師生願意去回應其他人認真撰寫的記錄?簡單來說,推廣團隊想要提升 e-portfolio 平台的自主使用率,就只有一條路:
幫學生創造繼續寫下去的動機。
2011年1月,知名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在新浪微博上發起了烤鴨會活動。活動很簡單,就是請網友利用 140 個字進行微博創作,評審團從中挑選十位優勝者和他同桌品嚐烤鴨:
和知名人士共進晚餐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例如,和股神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共進晚餐的得標金額記錄是 263 萬美元 (大約新台幣 7890萬)。不但可以和知名人士同桌共餐、還由對方出資全額招待的烤鴨會,自然吸引大批網友關注、創作投稿,造成不小的轟動。學校當然沒本錢邀到等級這麼高的名人舉辦共餐活動 (邀得到大概也只會變成師長陪知名人士用餐)。不過,和校長、院長之類的師長共進晚餐 還是頗受學生歡迎的。
知名如 Twitter、新浪微博,早期都用了名人策略吸引大家註冊使用。如何讓學生登入使用一次,各大學基本上都很在行:競賽、到班推廣、綁作業...手法五花八門,校園 e-portfolio 平台最需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在第一次使用之後,還願意留下來持續進行記錄的策略活動。知名人士不可能利用校園 e-portfolio 平台製作個人歷程,但是,可以效法薛蠻子登高一邀,相信會有不少使用者踴躍撰寫自己的歷程檔案。
知名人士這麼好邀嗎?其實,大學校園臥虎藏龍,傑出師長三天兩頭就會媒體專訪、幾乎每天都有知名學者企業家到校參訪、演講。如果校方真的有心推廣這個平台,三不五時隨機邀請這些在身在校園內的知名人士,從平台挑一則記錄、花個三分鐘進行回應,我想應該不是很困難
圖片來源:咕嚕嚕嚕~屁屁汝
至於如何挑選值得被觀看的記錄進行閱讀和回應、名人留言身份認證機制,就有賴推廣團隊根據自家情況來設計。最重要的,得持續運作,讓使用者知道機會一直存在,持續寫就有機會。被幸運回應的使用者能和傑出師長有什麼後續互動,就各憑本事了;付錢和巴非特共餐也沒保證可以繼續和他保持聯絡,不是嗎?
如果很不幸的,傑出師長不願意進入校園 e-portfolio 平台上瀏覽、回應,可以預見,校方希望企業主能被平台上的畢業生 e-portfolio 履歷吸睛的目標一定會落空。怎麼辦?當然就是修正平台設計,讓師長願意上來瀏覽囉。
希望使用者能因為 e-portfolio 平台改變求學人生,無非滿足需求。只不過我們得分清楚,是滿足使用者需求?還是滿足出資者需求?在需求沒有確認、沒有被滿足之前,一切基於教育理論的清談都只是浮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