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開放式課程,接下來呢?

最廣為人知的開放式課程,就屬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MIT OpenCourseWare)了。

在這之後,很多知名大學紛紛跟進,在 維基百科 開放式課程 詞條中,列出了許多知名大學開放式課程連結。當然,也有很多非大學所成立的免費線上教學課程網站。漁夫在他的網誌 魚腸劍譜 中有篇文章 五年內真的可以不用再去學校上大學了嗎?寫給教育界看的30+個網站,整理了相當豐富的資訊。

比爾蓋茲在2010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Techonomy conference)提到的『知識免費』;維基百科 開放式課程 詞條中提到的開放式課程網頁目標:


兩者的論點是一致的:知識是可以免費獲得的。一直有人疑惑,這些大學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他們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己生存不下去?(我自己也曾經疑惑過) 當然,什麼樣的猜測理由都有:
  • 做公益回饋社會
  • 領太多政府補助,被迫要回饋
  • 教材電子化,被廣為流傳是一定的,不如趁早公布
  • 想奠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的地位

2004年時,我有幸在一場研究所書報討論中,與 朱大 對談。 
(就是圖中穿著女樸裝的這位,當年他的穿著很正常)

當時的朱大表示花費昂貴的學費念大學,為的就是可以有機會做到下列事情:
  • 得到大學文憑
  • 可以操作昂貴的儀器設備
  • 獲得與大師面對面對談的機會
  • 建立同學間的人脈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推論,未來,提供知識,絕對不是大學繼續生存下去的唯一目的。

那時的我,深深的相信這些大學真是無私的奉獻。

2010年時看到這則新聞:
耶魯大學要到新加坡設立分校,而且還不是第一所這樣做的名校。另一所設立海外分校的大學就是紐約大學。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因為當地政府有補助,所以這兩所大學才會去當地設立分校。是的,目前看起來就是如此,而且耶魯大學與新加坡大學的合作,不論是師資、還是文憑,其實都跟現有的耶魯大學毫無關係。

很多人知道,Google有個免費的分析網站 Google Trends,在上面分析了 Plurk,得到這樣的結果:


一看就知道世界上那個地區的人對 Plurk 比較感興趣、使用 Plurk 的人還會去哪些網站。如果使用的是 Google 另一個免費的分析網站 Google Analytics,還可以針對網站頁面被瀏覽的更詳細分析資訊。這些知名大學當然可以自己開發分析工具,更進一步的分析使用者行為分析;他們絕對作得到,因為他們有太多的聰明教授、天才學生。

透過分析得到的數據,名校們就知道哪些課程最熱門、可以知道那個地區使用者最常來使用課程、甚至大部分的人怎麼進行課程搭配。這些資訊,未來可以幫助這些名校知道,到那個地區設立分校可能可以招到最多的學生。

一般人根本沒什麼機會認識從名校畢業的朋友,更不用說修習名校的課程了。所以正常來說,他們根本沒機會知道這些學校的課程是精彩還是跟一般的大學課程相同。現在不同了,透過開放式課程,看過的人都知道名校的課程內容。

有多少人在看過之後,嚮往跟這堂課的教授面對面互動?

以往,對一般人來說,這是難以實現的夢想。因為到名校唸書,除了難申請之外,昂貴的學費、高額的生活費就讓很多人卻步。但是,如果名校到你所處地區設立分校呢?頓時之間,好像困難度瞬間少了很多。(大師會不會來開課是另一個問題)

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名校解決 因為經濟危機、少子化所衍生的招生問題 的解決方式。因為他們當初良善的出發點,免費分享了自己的教材,讓他們有機會利用這些成果,進行不一樣的發展。

當一些在世界上名不見經傳的大學,還在猶豫要不要開放自己課程教材的同時,這些知名大學透過開放式課程,不斷的將觸角延伸到全世界。甚至,有可能從虛擬,發展到實體,到當地設立分校。看來全球化的競爭,將在教育領域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