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給我一個使用LMS平台的理由




一個老汽車廣告,雖然很老了,但是感動人的程度依舊不減。很多人買車子的原因,是為了接送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孩子、另一半、父母;為了讓他們舒適、為了讓他們免受風吹日曬雨淋。這個廣告完全沒有提到這些,但是我們自然而然的就隨著劇情知道車子可以提供這些;也勾起那些猶豫著什麼時候買進人生第一輛車的人為了重要對象付出的情感。

說穿了,就是給消費者一個理由,讓他們願意去購買、使用你的商品。

同樣是想給消費者一個理由,我們再看另一個廣告:



看完廣告,相信大家都能記得這個商品叫什麼名字,也大概這個商品含有某某菌,喝了會健康。給為人父母的一個買爽歪歪的理由:如果想讓孩子像廣告理的孩子一樣健康活潑,買這個給孩子喝就對了!相信看了第一個廣告,你會想買輛車自己開;看了第二個廣告,你絕對不會想買一瓶自己喝!

這種不斷的在開頭、片中、結尾強調自己品牌名稱的廣告,現在在全國性頻道還真的變成稀有動物了,除了一些地方有線頻道業者插播蓋台廣告時才會看到。不過,這種廣告的手法,我卻不斷的在 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推廣活動中看到。有些大學,會幫自己的平台想個響亮的名稱,在推廣過程中從頭到尾就是想盡辦法,要讓聽眾記住平台名稱,不過根據我的實地觀察,聽眾多半還是記不住~~(而且,平台名稱對使用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除了拼命的重複平台名稱之外,就是看到導入人員,照著平台操作手冊介紹功能:向老師強調用了這個功能可以幫他省下多少力氣、告訴學生用了這個功能可以讓他隨時都可以下載教材....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達到第一個廣告那樣的境界~


為了達到這個境界,我針對相關人員展開了一系列的非正式訪談。

首先,我問推廣人員:『你們為什麼要架設這個系統?』

最爛的回答:因為長官交代的!(誠實是他最大的優點)

官樣一點的回答:幫助老師教的好、學生學的好!(看來他深信 LMS 是人類教育的救星)

事實上,我最喜歡第二個回答,因為這個回答看到了大學校園的核心本質。會說官樣實在是因為,往往我對說這種話的人深入追問,他們都講不出個具體辦法。他們的具體辦法都是:教會老師使用功能、教會學生使用功能、想辦法讓每個功能都有人用(所謂的資源利用最大化)....

推廣人員是這樣子想,那實際使用的老師和學生呢?

我私下向一些老師、學生詢問:『你們對於系統有什麼看法與期待嗎?』
老師的回答大部分是:『就一個網路空間讓我可以放資料給學生下載』
有些老師不忘強調:『沒有這個我也沒差,我一樣可以教的很好』
幾乎所有的學生回答:『老師規定要用,我們就用....』

老師和學生的想法基本上沒錯,因為以前沒有科技,一樣造就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以前沒有汽車,人們一樣過得很幸福甜蜜。但是,科技確實能幫助解決一些現實上的問題;還沒被採用,是因為有各種原因讓一般人還沒採用。因此,創造汽車夢想廣告,幫使用者找到買車的理由,就由賣汽車過活的人得負責。所以,我再回頭問問系統推廣人員。

我問 LMS 管理者:『假使每個人都愛用你的平台,你有什麼打算?』
通常他們會給我一個 發自內心並且壓抑過的微笑,耐著性子告訴我:『不可能!就算有,到時再說!』

好吧!全面性的愛用確實不可能,我不該這樣問。我換個方式問:『你能不能勾勒一下,單門課程在 LMS輔助下經營的好,使用起來會是什麼情形?』
通常他們會回答:『沒辦法!我只會用基本功能。』

問題出在哪裡?

一位只讀過汽車手冊、只在展示間裡靜止的車子中摸過一些功能的銷售員:

  • 他怎麼會知道車子開在路上是什麼樣子?
  • 他怎麼會知道載著家人出遊是什麼感覺?
  • 他怎麼會知道接送愛人時對方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


放眼望去,各大學大部分站在第一線的推廣者,沒一個是真正的教師。在沒有真正利用平台經營過一門課程,怎麼會知道經營起來會是什麼情形?那又怎麼有辦法以老師的立場,幫老師想出使用的理由?這些推廣人員,也幾乎沒有以學生的角色長時間使用過這個系統,那又怎麼有辦法以學生的立場,幫學生想出使用的理由?

在推廣端、使用端有如此大思想落差的情況下,平台使用率遲遲無法提升。所以,有些大學就採用『規定你使用』、『利用平台綁特定功能』的手段來強迫提升平台使用率。

要彌平這段差距,方法有二:
  1. 請專業素養足夠的推廣人員擔任兼任教師,實際應用平台經營課程
  2. 請對平台高度使用的教師加入推廣團隊
唯有真正的應用、實際的體會,才有辦法發現核心價值,也才能找出利用平台的最大吸引力。

如果看書就能知道怎麼推廣、怎麼用的好,現階段很多非科班的推廣人員可能都得退位,讓給應屆科班畢業生了~~~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網路資源大車拼:Moodle VS Blackboard

根據 維基百科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詞條,世界上有超過 60 家的的 LMS 系統供應商,不過沒有提到在這麼多供應商的情況下,提供了多少不同的系統。我相信,世界上各地區的系統加一加,一定有百種以上。雖然世界上存在這麼多種LMS,在台灣最紅的世界級系統就兩套:Moodle、Blackboard。

在台灣,Blackboard必須透過代理商購買使用授權,目前的代理商是 BeeNet 這家公司。從他們公司的官方網頁可以看得出來,想要免費的線上參考資訊,基本上得自己找。
熱心大陸網友提供的意見,是這樣形容Blackboard 廠商提供的服務:基本無服務


既然資訊要自己找,我不禁好奇:免費的 Moodle 和 高貴的 Blackboard 線上資源數量差異性有多大?


首先試試 YouTube,分別以 Moodle 和 Blackboard 搜尋,看看上頭有多少影片可以參考。


看起來不分軒輊。不過我發現使用 blackboard 搜尋時,會出現一些影片,例如:Lee Perry - Blackboard Jungle dub(Version 1),跟LMS完全是不相干的。(沒辦法,blackboard是字典上存在而且常被使用的詞;Moodle則是專為了該平台而創造出來的詞)所以,我把搜尋範圍限制在『教育』。


可以看得出來,限縮在『教育類』搜尋到的影片,Moodle的影片數是 Blackboard的 1.5倍
雖然還是會出現一些跟LMS不相關的影片,沒辦法,blackboard是字典上存在而且常被使用的詞

兩套系統已經存在很多年了,而且中間不斷改版,我必須確認新創建的資訊有多少。所以,我把上傳日期限制在『一個月內』。



可以看得出來,限縮在『教育類』、『一個月內上傳』搜尋到的影片,Moodle的影片數是 Blackboard的 3.58倍

YouTube上的影片數量,Moodle 勝過 Blackboard。

我們再看看網頁資訊,我在 Google 上搜尋 Moodle 與 Blackboard 有多少繁體中文網頁。



可以看得出來,限縮在『繁體中文』搜尋到的網頁,Moodle的網頁數是 Blackboard的 14.41倍


繁體中文網頁數量,Moodle 勝過 Blackboard。


網頁數似乎有點模糊,那我進一步搜尋Google網誌中的『繁體中文網誌』。



可以看得出來,限縮在『繁體中文』搜尋到的Google網誌,Moodle的網誌數是 Blackboard的 4.77倍


不過,由於前面提到的原因『blackboard是字典上存在而且常被使用的詞』,所以用 Blackboard 為關鍵字搜尋出來的網頁,有一些是跟 LMS 不相關的。所以,我加入了搜尋條件:網誌中有包含『教學』這個詞的網誌。



可以看得出來,限縮在『繁體中文』、『包含教學一詞』搜尋到的網誌,Moodle的網誌數是 Blackboard的 8.52倍


Google網誌上的網誌數量,Moodle 勝過 Blackboard。


如果,我們想找到同好,大家一起討論呢?我再搜尋一下Google線上論壇。



可以看得出來,Google論壇數量其實沒有很多...不過以每年舉辦的實體使用者交流會議來說,別的國家我不知道,但是在台灣的會議,Moodle 是遠勝過 Blackboard的。


資源數量的多寡不代表資源質量,但是從網路資源共享的歷史來看,大量的資訊有相當高的可能性(Potential)可以引發產生高品質的資源。在廠商不願提供適當服務的情況之下,使用者靠的就是線上資源(當然使用者也可以自己摸索)。就目前的廠商風評與線上資源搜尋數據,付了高額授權費的 Blackboard 使用者,確實是比 Moodle 使用者冤枉一點。

Blackboard的使用者們,是時候向廠商施加壓力,請他們想辦法多產出一些高價值的參考資料了。

最後附上 Google 搜尋趨勢結果,看得出來,Blackboard 長期平均上確實是比 Moodle 熱門。不過,從 2009 年第四季開始,情況已經不一樣了。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在虛擬世界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服務學習

前一陣子,我有機會參加了一場有關於各大學推動服務學習的座談。座談人包含了幾所大學的學務長(含一間五年五百億的大學)、幾名學生代表。從老師們與學生們分享他們到山上偏遠部落進行服務學習的過程中,我聽了好感動,眼淚都快飆出來了。

什麼是服務學習?在維基百科中,對於服務學習的定義如下:

服務學習是一種教與學的實踐模式,一方面學生運用課堂所學貢獻社區;另一方面學生亦可透過服務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及省思,鞏固所學,它是一種從做中學的學習經歷。

教育部有一個網站:教育部服務學習網 ,裡面有更多關於服務學習的資料。


從座談報告內容、現場與會人員提問中,目前各校遇到最多的問題大概就是下面兩點:
  1. 需要經費推動服務學習
  2. 沒有足夠讓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服務機會
我向來不擅長籌錢,所以沒資格討論如何解決經費的問題。應用專業知識來服務別人,我剛好有一點點經驗、也接觸了一些些做這些事情的人們,所以有一些小小的想法。

在大學課程中,確實有些課是不容易把課程內容應用在目前的服務學習。例如:
  •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學生要去那個偏遠地區應用作業系統課學到的理論?
  • 編譯器(Compiler)。台灣有哪些需要幫助的族群會需要這個?

很可惜,當天因為報告者都講的很盡興,最後的問題討論時間只接受了一個問題發問。結束之後,所有人快速鳥獸散去搭接駁車,我心中的想法實在沒有機會當場提出來討論...
說到這邊時再要抱怨一下,哪有發問者講自己的故事講了五分鐘,簡直就是拿到麥克風就上癮了…講短一點,就有時間讓別人問第二個問題啦~



我好想告訴那些為了沒機會讓學生應用專業知識於服務學習而頭痛不已的長官們:

網路上有很多服務的機會,卻沒有人來做啊~~

舉幾個當紅的例子:
  1. 開放式課程需要翻譯
  2. 自由軟體需要中文化
  3. 自由軟體需要製作操作說明
  4. 維基百科詞條需要人編輯
  5. 免費圖庫、圖表需要人製作
開放式課程翻譯
國外知名大學提供的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在非英語系國家,都有志工協助翻譯成本國語言。這些專業課程由不瞭解該專業的人來翻,往往容易翻譯的失準。如果由那些瞭解這些專業的志工來翻譯,就比較容易掌握到精髓。可能本科系學生英文沒有那麼好,不過不要緊,這是服務學習啊!可以召集英文好的學生、本科系的學生一同合作,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翻譯完成,散佈全台灣各地的莘莘學子都可以使用到,可以享受到這個服務的人數量好多啊!


自由軟體中文化
在台灣,不用說偏遠地區,就算是都會區,很多學校還是買不起所有科目的教學相關軟體。這些教學軟體可能包括了:天文現象模擬、化學現象模擬、物理現象模擬…。網路上其實有為數不少的自由軟體可以滿足這些需求。但是,首先需要有人把這些軟體蒐集、整理出來,因為老師們不見得知道該去哪裡找到這些軟體。其次,這些軟體絕大部分都不是中文的,這樣實在很難在小學教室中派上用場,因此,需要有志工幫忙把這些軟體中文化。這又是一項跨科系的合作案了,例如物理教學軟體,必須召集物理相關、資訊相關的學生合作,一起找出來、一起中文化。
完成這項任務,散佈全台灣各地的莘莘學子都可以使用到,可以享受到這個服務的人數量好多啊!

自由軟體操作說明
把自由中文化之後,為了減少使用者上手的時間,當然就需要製作操作指引啦!不管是文件說明、動畫操作指引、甚至是實地到各地學校去進行教學,都可以,主要目的就是教會使用者如何使用。
完成這項任務,散佈全台灣各地的莘莘學子都可以使用到,可以享受到這個服務的人數量好多啊!

維基百科詞條編輯
如果英文不好、軟體操作也沒那麼擅長,還是有方法可以貢獻專業,例如上維基百科協助編輯專業詞條。截至我寫這篇文章,維基百科中文詞條一共有331,946條,英文詞條一共有3,464,011條,差了10倍。所以囉,還有很大的服務空間;而且,有的詞條也需要擴充,例如服務學習詞條。
完成這項任務,散佈全世界各地的維基百科中文詞條使用者都可以使用到,可以享受到這個服務的人數量好多啊!


免費圖庫圖表製作
老師製作上課教材的時候,往往會受限於某張圖片、某個表格的版權問題,而無法在教材中使用。如果有志工,願意免費分享他製作的圖片、表格,老師們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在教材中使用。
完成這項任務,散佈全世界各地的教師都可以使用到,可以享受到這個服務的人數量好多啊!


如果服務學習的服務內容,沒有限縮在某一個特定地理位置、沒有限制一定要進行面對面的親手服務,其實我們可以有很寬廣的服務機會來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在虛擬世界中的貢獻,或許少了那些第一時間身處現場的感動,但是看到使用到自己貢獻資源的被使用統計數據,相信也是相當的令人感到驕傲。

我不是教導服務學習的專家,我讀大學的時候學校也沒有規定要進行服務學習。我只是以一個持續在實體、虛擬世界中擔任義工的貢獻者身份,提出一些想法~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可以多加利用 LMS 資源之線上測驗篇

先強調,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概念誕生很多年了,已經一點都不新鮮了!還會提到這個詞是因為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往往並不如想像。

各家 LMS 平台功能都非常多、非常強大。但是,常用的功能就是那一些。建置線上測驗題庫算是受歡迎的功能之一。

根據我自己進行的非正式教師訪談觀察,老師們愛用線上測驗功能原因排行第一位:『學生可以大量的重複練習』。多方便啊!出一次題目,輸入之後,年年可以用;多教個幾年,題庫就很多了。更何況網路上還有很多公開的題庫讓老師免費使用。

這樣子的方式,老師輕鬆、學生也有免費的題庫可以練習,多好阿!

在這樣子的模式中,隱含著這樣的概念:透過不斷的練習、大量的練習,學生就會瞭解關鍵的觀念;而且跟練功夫一樣,練越多次功力就越強。


我曾經在中央大學參與一場實驗,將哈佛大學教授 Eric Mazur 提出之 Peer Instruction (同儕教學)模式應用在電機系大一普通物理課程中。活動進行前,我們請老師挑選學生容易在觀念上產生混淆的問題,以激發他們的討論。
不是為了實驗結果而作弊喔!這套學習模式本來就是要幫助學生釐清錯誤的物理觀念。

參與實驗的老師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從他挑出來的問題中,果不其然,學生在大部分的問題中都跌進陷阱裡。透過這套學習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討論,再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馬上讓學生更新自己的觀念。

有多年教學經驗老師的腦袋中,永遠存在著一些關鍵問題,可以在出考題的時候輕易的讓學生們摔到陷阱裡。大部分的老師,把這些問題散佈在平時考試中,利用檢討考卷的時候幫同學們更新觀念。Eric Mazur 教授則是在課堂中,利用同儕之間合作學習、教師適時介入的方式,幫同學們更新觀念。

從 Eric Mazur 教授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進行 Peer Instruction 學習模式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少了相當程度的教師示範解題計算、教導解題計算的教學內容,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大量接受解題計算教學的學生相比較,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這是不是代表著:『把重要觀念搞清楚了,其實是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學習如何解題』呢?

換另一種說法可能會好一點:
與其讓學生埋頭大量練習,靠著自己的摸索釐清觀念,還不如利用重點問題,適時提供老師的引導。

關鍵就是:引導!不管是老師的引導,或是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的引導,都讓學生們知道如何更新自己混淆的觀念。


可是,老師的時間很寶貴啊,又要做研究、又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又要備課、又要教學,在老師沒有那麼多時間幫學生進行引導的時候,這樣子的觀念更新過程,有沒有可能自動化呢?

利用 LMS 建置線上題庫時,可以發現feedback(回饋)功能。也就是說,系統會根據學生作答結果自動提供老師設定的回應。

是的~利用這個功能,就可以把部分的教師引導自動化了。

當老師編輯這些精挑細選的問題時,順手在相對應的 feedback 中輸入引導內容,當學生答錯的時候,系統自動顯示引導內容,讓學生即時得到更新觀念的資訊。在這種情況下,線上測驗題庫就變成『在精不在多』。


當科技介入學習之後,很多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出現了轉機。以前因為老師時間不夠,只好讓學生自己獨力大量練習的情況,利用 LMS 線上測驗 feedback 功能,就出現了改變的機會。學生們在進行線上測驗的時候,老師的引導會陪著他們,適時的提供相對應的引導。

當初設計者設計線上測驗 feedback 功能絕對不是吃飽稱著沒事幹。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我想要個人化的校園資訊

登入Youtube時,在預設的情況下,可以在一眼望去最醒目的地方,看到根據你過去的瀏覽紀錄而提供的推薦影片。雖然說我很少從這裡找到讓我耳目一新的影片,不過倒是可以勾起我前一陣子看了些什麼影片的回憶。


圖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

其他還有一些如:最熱門焦點影片趨勢精選影片等,老實說,我覺得現階段從這裡還比較容易找到有趣的影片。不過,如果是長時間在這裡觀看某種領域影片的人來說,系統推薦功能還是蠻好用的~
老實說,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來這裡找樂子的

另一個大家熟知的網站推薦功能,就是廣告啦~透過搜尋時輸入的關鍵字,跑出相對應的廣告(PPC AD)。這個部分主要是透過我主動輸入的關鍵字來幫我做個人化的推薦。當我因為想購物而搜尋資訊的時候,旁邊的廣告資訊確實有可能吸引到我,不過大部分的時候對我是沒有效的。



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還是得算 Yahoo! 的新功能Smart Ads (請參考 數位行銷創新模式:Yahoo! Smart Ads)。網站會根據我的興趣,秀出我可能會感興趣的廣告。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真正感受到這個功能的威力(在我瀏覽電子新聞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跑出我一點興趣都沒有的廣告),不過至少是個相當令人期待的個人化功能。

圖片來源:http://tw.news.yahoo.com


看到這些網站的努力,不禁讓我回想起我的校園生活:
  • 圖書館有什麼書適合我?
  • 圖書館館藏書哪些比較熱門?
  • 圖書館買進一整批的新書,有沒有我感到興趣的?
  • 學校舉辦各式活動、演講,有沒有適合我的?

以上這些,在當時,都得我自己慢慢查。

校園資訊電子化已經很多年了,學生的所有求學過程都被清清楚楚的紀錄在資料庫中:讀什麼系、選擇什麼學程、在圖書館借過什麼書、參加過什麼社團、得過什麼獎,以上這些是基本資訊,幾乎每間大學都有。有些大學比較先進的,你聽過什麼演講、參加過什麼活動,也都一併的紀錄下來。與那些想盡辦法蒐集我們的資料、預測什麼資訊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網站來說,學校擁有了非常寶貴的正確資料可以進行推算。


不過,很可惜,雖然大學校園e化已經超過十年了,現在的大學校建立的個人化入口,還是只能查歷史資料:修過什麼課、得到什麼成績之類的。這些平台並不會幫我個人化的進行一些熱門的、可能我需要、可能我感興趣的推薦。


如果有人要說:學校掌握的那些資料還不夠用。嘿嘿!別忘了,這幾年好多大學紛紛建立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平台,讓學生自己詳細記錄自己精彩的校園生活,並且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加上這邊的資料,還不夠嗎?


可惜啊可惜!

圖書館的館藏總是默默的在書架上等待學生自己來發掘、學校活動承辦人員永遠得擔心沒有學生來參加活動,也難怪咱們家的總統會說教育資源過剩了。資訊化的時代,除了被動的把相關資訊放在網站上等學生自己來查,最好是再利用資料庫中現有的資料,主動的推薦一些個人化資訊給學生吧:
  • 圖書推薦
  • 活動推薦
  • 演講推薦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數位行銷創新模式:Yahoo! Smart Ads

先聲明,這絕對不是幫 Yahoo! 打廣告,我也沒拿他們任何酬勞~

元件庫建立完成之後透過組合元件,就可以提高生產速度、或是創造出全新的應用方式。例如,透過IC元件,大幅降低電子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設計速度;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加快了系統開發速度。相同的概念,在各領域也一直衍生出新應用模式。

上次參觀動新聞(2010 壹傳媒動畫公司參訪),看到動新聞250人的動畫製作團隊,製作了大量的3D動畫元件,再搭配明確的製作流程,快速提高動畫新聞的產生速度。

在Yahoo! 2010數位行銷高峰會中,我第一次看到 Yahoo! 推出的 Smart Ads。很多專業行銷人士應該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但是我相信,仍然有很多像我一樣的人不知道。在會議中,Yahoo! 全球廣告商與出版商解決方案副總裁(VP, Advertiser and Publisher Solution)Dev Patel 展示了一段介紹他們家 Smart Ads 的短片:



Yahoo! 想達到的目標很簡單:把廣告訊息丟給對的人

影片中提供的手機廣告例子,因為元件化,可以產生出1,008,000 種廣告畫面組合。這樣說可能還是不容易理解,Yahoo! 有一個 Smart Ads 試用網頁。透過左邊的設定,我們可以即時的在右邊看到根據設定而產生的結果:


試用網頁網址:http://advertisingcentral.yahoo.com/publisher/sa_simulator

是的!就是這樣!以前,不管男女老幼、不管你的收入、不管你的興趣,大家看到的廣告都是一樣的。未來每個人看到的廣告可能都會不一樣了。根據廣告主所提供的變數(例如:性別、地理位置、生活形態…等),系統會自動判斷,利用元件組合出可能你比較會感興趣的廣告畫面。

我舉個賣休旅車的例子:有些人喜歡上山、有些人喜歡下海。同樣的新款休旅車廣告,對於想購買新車又喜歡上山的人,看到搭配山景的廣告,想點擊觀看的慾望當然比搭配海景的高。廣告主只要多製作幾種不一樣的背景元件,加上一個休旅車元件,就可以組合啦~如果再進一步根據使用者喜好,組合搭配合適的文宣標題,哇~多麼的吸引人去點擊啊~~

如果 Yahoo! 在判斷使用者資料上,精準度夠高的話,再加上廣告主對於自己的潛在客戶群資料統計上也下了足夠的功夫,這樣的行銷模式會相當驚人。在現階段,可能 Yahoo! 與廣告主兩方面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這樣的廣告行銷技術與方式,從 Yahoo! 提供的統計數據,已經可以看到 Smart Ads 所帶來的效益。

來這招,荷包越來越難看緊了...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開放式課程,接下來呢?

最廣為人知的開放式課程,就屬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網頁(MIT OpenCourseWare)了。

在這之後,很多知名大學紛紛跟進,在 維基百科 開放式課程 詞條中,列出了許多知名大學開放式課程連結。當然,也有很多非大學所成立的免費線上教學課程網站。漁夫在他的網誌 魚腸劍譜 中有篇文章 五年內真的可以不用再去學校上大學了嗎?寫給教育界看的30+個網站,整理了相當豐富的資訊。

比爾蓋茲在2010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Techonomy conference)提到的『知識免費』;維基百科 開放式課程 詞條中提到的開放式課程網頁目標:


兩者的論點是一致的:知識是可以免費獲得的。一直有人疑惑,這些大學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他們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己生存不下去?(我自己也曾經疑惑過) 當然,什麼樣的猜測理由都有:
  • 做公益回饋社會
  • 領太多政府補助,被迫要回饋
  • 教材電子化,被廣為流傳是一定的,不如趁早公布
  • 想奠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的地位

2004年時,我有幸在一場研究所書報討論中,與 朱大 對談。 
(就是圖中穿著女樸裝的這位,當年他的穿著很正常)

當時的朱大表示花費昂貴的學費念大學,為的就是可以有機會做到下列事情:
  • 得到大學文憑
  • 可以操作昂貴的儀器設備
  • 獲得與大師面對面對談的機會
  • 建立同學間的人脈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推論,未來,提供知識,絕對不是大學繼續生存下去的唯一目的。

那時的我,深深的相信這些大學真是無私的奉獻。

2010年時看到這則新聞:
耶魯大學要到新加坡設立分校,而且還不是第一所這樣做的名校。另一所設立海外分校的大學就是紐約大學。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因為當地政府有補助,所以這兩所大學才會去當地設立分校。是的,目前看起來就是如此,而且耶魯大學與新加坡大學的合作,不論是師資、還是文憑,其實都跟現有的耶魯大學毫無關係。

很多人知道,Google有個免費的分析網站 Google Trends,在上面分析了 Plurk,得到這樣的結果:


一看就知道世界上那個地區的人對 Plurk 比較感興趣、使用 Plurk 的人還會去哪些網站。如果使用的是 Google 另一個免費的分析網站 Google Analytics,還可以針對網站頁面被瀏覽的更詳細分析資訊。這些知名大學當然可以自己開發分析工具,更進一步的分析使用者行為分析;他們絕對作得到,因為他們有太多的聰明教授、天才學生。

透過分析得到的數據,名校們就知道哪些課程最熱門、可以知道那個地區使用者最常來使用課程、甚至大部分的人怎麼進行課程搭配。這些資訊,未來可以幫助這些名校知道,到那個地區設立分校可能可以招到最多的學生。

一般人根本沒什麼機會認識從名校畢業的朋友,更不用說修習名校的課程了。所以正常來說,他們根本沒機會知道這些學校的課程是精彩還是跟一般的大學課程相同。現在不同了,透過開放式課程,看過的人都知道名校的課程內容。

有多少人在看過之後,嚮往跟這堂課的教授面對面互動?

以往,對一般人來說,這是難以實現的夢想。因為到名校唸書,除了難申請之外,昂貴的學費、高額的生活費就讓很多人卻步。但是,如果名校到你所處地區設立分校呢?頓時之間,好像困難度瞬間少了很多。(大師會不會來開課是另一個問題)

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名校解決 因為經濟危機、少子化所衍生的招生問題 的解決方式。因為他們當初良善的出發點,免費分享了自己的教材,讓他們有機會利用這些成果,進行不一樣的發展。

當一些在世界上名不見經傳的大學,還在猶豫要不要開放自己課程教材的同時,這些知名大學透過開放式課程,不斷的將觸角延伸到全世界。甚至,有可能從虛擬,發展到實體,到當地設立分校。看來全球化的競爭,將在教育領域白熱化。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利用數位學習,改變學習方式

本文是2009年2月,我投稿刊登於 台北e大 鮮活電子報 第137期 的文章,原汁原味貼出,不額外加圖片~

利用數位學習,改變學習方式

在網路時代,知識的取得有多方便,已無庸置疑;許多的企業、政府機構、學校在網路環境中,提供了數位學習平台,將部分課程數位化,鼓勵成員參與。在此潮流中,學習者到底可以從數位學習獲得什麼樣不同於傳統學習的收穫呢?

有的人會說:利用數位學習,我可以不受時間限制(anytime)、不受空間限制(anywhere)的學習。是的,這是數位學習目前最廣為人道的優點。可是,我隨時在背包裡放本書,我也可以進行anytime、anywhere的學習啊,那我何必花那麼多錢添購設備去進行數位學習呢?

如果僅將數位學習作為單向的知識獲得,那真的有點浪費。數位學習最大的優點,在於提供了改變個人學習方式(learning method)的潛在機會。要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數位學習的潛在機會呢?底下提出三項建議,作為學習者進行改變的參考方向:

1、資料蒐集、整理與呈現

目前一些數位學習平台已提供建置個人部落格的功能,有些組織更提供了行動部落格(Mblog),可以讓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將構思、蒐集到的資料呈現出來。透過個人專屬的空間,讓個人成果、意見可以完整的、有系統的展示。

在部落格中,文章是以時間為排列順序的,當學習者進行反思時,可以輕易的得知自己的學習歷程變化。維護這些資料的同時,也進行了個人知識管理,日後需要其中某些資料時,可以輕易的提取出來,而不需要花費額外的功夫整理。

透過部落格的方式,不僅可以作為個人知識管理的工具,也有機會讓志趣相同的人發現彼此的存在。透過留言功能,可以進行討論;透過RSS功能,可以輕鬆的得知你所關心的部落格是否有被更新。在過去,學習者想要從網路上取得新資料,必須自己上網瀏覽。現在透過RSS功能,只要有資訊更新,系統就會自動將新資訊發送給訂閱者。

利用部落格,不僅僅是提高了資料整理的便利性;從整理、呈現資訊的過程中,學習者也進行了更高一層的認知運作。

2、團隊合作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團隊成員往往因為時間、地點上無法配合,造成團隊合作上有諸多的限制。討論區、電子留言板可以做到非同步的互動;即時通訊系統可以做到同時非同地的互動;利用上述科技,團隊成員可以在雙方碰面之前就先達成初步的共識。如此一來,可以將寶貴的會面時間作更有效的利用。另外,以大學生流行的共筆為例,紙本共筆整理起來相當不便,電子共筆在編修上不僅方便,也讓可參與的人數大幅的提升。

有了科技的輔助,一些教學模式運作上的困難度也大幅的減低。如JITT(Just In Time Teaching),透過目前的數位學習平台,讓過去在實際運作上,因為瑣碎工作的阻礙,而無法廣為推行的合作學習模式現在可以輕鬆的實現。

善用數位科技,過去一些阻礙合作學習的繁瑣性工作困難被排除了,學習者可以專心在團隊合作技巧與成果產出,無須再為了瑣碎工作而分神耗力。

3、有效運用教師資源

因為學習文化的關係,部分學生不敢當面問老師問題;又或是老師來匆匆去匆匆,沒有太多時間讓學生充分提問。此時,教學討論區上留言詢問的功能就是個讓學習者能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的好工具。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問題並不需要佔用寶貴的教師資源,你的問題或許同儕就能回答。學習者提出之後,讓同儕去幫忙解惑,讓教師針對同學回答不盡的地方進行補充,節省教師時間。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去解答層次較高的問題。

過去的學習文化經常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老師要瞭解學生,往往必須透過考試。數位學習時代,增加了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機會(不管是匿名或是具名)。與教師的互動增加,教師對於學生的瞭解越多,也越有機會修正學生、引導學生朝適合自身的方向發展。

在資訊隨時可以取得方面,既然可以隨時取得所需要的知識,那就可以減少部分名詞解釋教學的時間,學生可以自己利用科技隨時去查。省去了部分名詞解釋教學的時間,教師可以將時間花費在改正學生的迷思概念上,或是指引學生進行更有創意的課堂知識應用。



每項劃時代技術產生,就會對當代的學習產生不一樣的改變。正如G1:1聯盟提到的,隨著科技發展,一人一枝筆、一人一本書發生的時代,都對學習方式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改變。現在,功能強大的數位科技也幾乎已經到了一人一機的時代,我們的學習方式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沒有人有把握能夠做出準確的預測。目前一般民眾平日的生活習慣,因為科技,已經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改變;在可見的未來,我們目前所熟悉的學習方式的改變也是可預期的。本文僅就目前較為人知之數位學習(利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提供了一些改變學習方式的參考方向;另一種一人一機(高效能行動裝置)的時代即將來臨,在面對面(face to face)學習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潛在機會讓我們進行更有效、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可以多加利用 LMS 資源之行事曆篇

先強調,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概念誕生很多年了,已經一點都不新鮮了!還會提到這個詞是因為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往往並不如想像。

台灣各大學引進使用 LMS 平台差不多十年了,還記得當初剛引進的時候,有同學抗議老師不應該只把教材放在平台上,因為他沒有電腦可以觀看數位化教材…

世界上LMS平台很多,這裡只列出其中四個平台的 Logo

這十年來,網路連線方式從撥接、寬頻、無線,到現在的行動上網;學生們從使用桌上型電腦上網、到背著筆電到處上網,到現在的使用行動裝置隨時上網。再加上從新聞上看到的3C產品熱賣、看到義工到偏遠地區縮減數位落差,讓我以為,台灣的大學已經高度科技化、全台灣大部分的老師跟學生大部分都熟於利用LMS輔助教學了。



實際觀察之後發現:
以科技輔助教學這件事,有些習慣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直到現在,不少大學老師、助教在學期初,在 LMS 中提供課程行事曆電子檔。同學們下載之後,再自行轉記錄到紙本記事本、電子記事本或是線上行事曆中(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習慣用紙本記事本管理行程)


大家好像都忘了 LMS 系統有內建行事曆功能…

使用者登入 LMS 系統之後,系統會根據行事曆中的設定,顯示未來幾天與使用者相關的事件。老師、助教只要花點時間輸入,全班成員(老師、助教、學生)一登入,就可以知道未來幾天有什麼活動;甚至,不同的 LMS 平台還有不同程度的電子行事曆個人化功能。

除了系統自動化功能這個好處之外,以組織付出的時間而言,一個人輸入到系統中時間總數只要十幾分鐘;全班一百位同學各自輸入時間總數卻要十幾個小時。老師沒時間做,請助教或找個熱心的同學幫忙輸入,一次輸入,可以造福許多課程成員,功德無量阿!


有些老師的宗旨:『自己手抄一遍、輸入一遍印象比較深刻』。那我會建議他:『你進修時把參考資料抄一遍、輸入一遍,這樣對進修內容會比較熟…』

電腦發明之後,大家一直強調的:系統能自動完成的事,就讓系統來完成!但是,往往功能在那裡、資源在那裡,使用觀念也存在腦中,就是串不起來…不過,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實際的改變就會慢慢發生的!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我使用紙本考程表,結果看錯,錯過了期末考……
啊~~~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成績單上面應該可以再多給點資訊

前一陣子,有位朋友應徵一個助理職缺。依照應徵的公司規定,書面資料中,必須附上最高學歷成績單,就算他已經有4年相關經歷也一樣。或許公司有他們自己一套辨識方式,可以從成績單中獲得一些參考資訊。

大學成績單格式大致上和這一份差不多:



大學成績單記載的資訊不外乎:科目名稱、科目學分數、成績、系排名、班排名等。面試單位就希望從這些『數據』中,得到一些他們想看的資料:
  1. 修過哪些科目 (科目名稱、科目學分數)
  2. 你求學時認不認真 (成績)
  3. 與同儕相較表現如何 (班排名、系排名)
根據現況,在學學生不論是申請獎學金、修習某些學程、想要超修學分,都必須看你的平均成績;連畢業了要應徵工作,那些要求附上成績單的公司也會看你的成績好不好。

基本上,只要成績分數好,排名自然就好,整張成績單看起來就漂亮了!為了可以讓成績好看一點,不少學生選課時就會有所顧慮。一般來說,除了必修課沒有選擇之外,選修課、通識課都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要修哪位老師的課。

同一科目,有些老師,最高分可能只給到90分,但是有些老師卻是90分起跳。如果想要有漂亮的平均分數,不用說,當然是選後者啦~就算選不到給高分的老師,至少也要選個 All Pass 的老師,避免自己被當掉,成績單美觀度瞬間大幅降低。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開課都會倒班,大刀老師幾乎已經消失了。像這位堅持的老師,雖然他已經很體貼的在辦公室門口貼了警告標示,卻還是被媒體報導,可想而知他的壓力有多大…

圖片來源:TVBS

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學生,為了學到自己想學的,不在乎成績漂亮,只求能修到真材實料的課。有修過類似課的學生應該都感同身受:操到爆…(根據身邊的例子,面試遇到系友擔任面試官時,話題往往是某位真才實料的大刀老師。)



我認為有個方法,可以讓下面幾種人減輕分數上的壓力:
  1. 必修課授課老師是大刀的不幸學生
  2. 分數給的不漂亮的有料大師的學生
  3. 不想屈服於分數的大師

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成績單上增加『授課教師』欄位!


有了這個欄位,就算你不幸被當掉,你還有向面試官申訴的機會:『老師是大刀!』
 
有了這個欄位,就算你分數不漂亮,你還有向面試官申訴的機會:『這門課是大師授課!』

有了這個欄位,大師更可以自在的打分數,因為你的成績單上面將出現他的名字替你背書!


在成績單中,除了給科目名稱、學分數、成績之外,再多給一個授課教師欄位,讓看成績單的人知道,你修的課是誰教的。現在修課資料都電子化了,資料庫中都有記載授課教師是誰,資料表只要做個關聯就可以了。在輸出格式上稍做修改,就可以顯示了。如果想要保護喜歡修 All High Pass 老師的學生,那就讓學生自己選擇,成績單欄位上要不要顯示授課教師欄位。

教改了這麼多年,大家都著眼在教材、教學方法、評量模式,其實成績單上面給什麼資訊,也是一個改革的方式阿!只要一點小小的修改,就可以給那些不向分數屈服的老師、學生很大的鼓勵!

以上前提是:
必須留在專業領域發展,對方才有機會知道老師是何許人。
換個領域,就算是大師,可能也沒人聽過。
真的!我後來才發現,很多人沒聽過 劉炯朗洪蘭 …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請給建構中的網頁一個期限吧!

有時候,Google找到想要的連結,點進去,卻發現網頁上出現這樣一張歷史圖片:(稱它為歷史圖片,是因為當大家還在用記事本輸入HTML原始碼製作網頁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戴著工程帽、或是拿著十字鎬挖掘,旁邊寫著建構中的圖片)


你以為我真的很 期待 你的網站
你以為我會乖乖的把你的網站加到我的最愛,過幾天我再上來連結?

一點也不!我就是當下想要得到一些資訊,網路上又不是只有你有這個資訊,多的是其他網站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如果建構中的是獨家功能獨家資訊,那就真的無言了。例如這間大學,我想在茫茫公告文章中利用搜尋功能讓我快一點找到我要查詢的公告(現在這是很基本的功能),卻出現這樣的畫面:


好吧!起碼資訊還在,我認命一點,自己用眼睛慢慢搜尋總能找到我要的資訊。

還有另一種更糟的情況:想要上網下載獨家提供的參考教材,教材卻顯示『建構中』,這就真的沒輒了。就像下面這個網站,要下載教材,出現這個畫面:


教材只有這裡有,這下只能三不五時上來看一下,苦苦的等待他們哪天準備好,把教材放上來了。

估個完成期限有這麼困難嗎?

在『建構中』公告上面,加上個預計開放的時間,使用者也不用天天上來苦等,等到一肚子火。

不論是教材開發,或是功能開發,總可以預估完成期限。特別是上面IMO培訓營教材這個例子,營隊開訓時教材一定已經完成,那麼預計放到網頁上的期限就很容易預估。如果說,網站已經『規劃設計』完成,網站架構就是如此,先揭露讓大家知道,日後會陸續補上建構中的部分。如果這麼擅長規劃,何不順便規劃完成期限呢?

不過,從 數學奧林匹亞辦公室 網站 最新消息 中可以看到,IMO培訓營都已經舉辦完成好幾梯次了,教材卻遲遲未放上來。從網路上觀察可以發現,當網站中的某個資訊、某個功能連結放的是建構中,且沒有標註完成期限的,通常就被管理者遺忘了。

多替使用者著想,觀念人人都知道,網站開發者、經營者也都可以講的頭頭是道。可是真的落實的人,卻相對的少…

本文引用到的網頁,截至發文日,網頁上還是維持『建構中』的狀態!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不要再開發不合理的平台荼毒無辜的使用者!

從擔任BBS版工、用PC架設網路論壇,到管理大型線上平台,經營這三種平台,我一直都幹著想辦法吸引人使用的工作。從可以提供什麼資訊可以引發什麼討論可以舉辦什麼活動,到可以安裝哪些套件解決使用者問題。我和其他網路平台經營者一樣,都是在想辦法吸引人來瀏覽、吸引人來貢獻資料。


早期,沒什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只要學會複製貼上,你的平台看起來就很有東西。加上當時大家都是用撥接網路,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喜歡到處瀏覽,因此只要持續提供的資訊,黏著度就高,也不太會發現資訊不是原創的。在那個時期,產生了很多灌水魔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資料複製貼上就對了~


現在搜尋引擎很方便, Google一下馬上就能找到需要的資訊;加上著作權觀念成熟,現在公開的網路平台已經不適合以大量複製貼上的內容偽裝資訊豐富。幸好,科技設備增多、網路頻寬變大、Web 2.0概念功能出現,讓網民們創作更容易,到人氣高的網站,都可以看到超多精彩的原創內容。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有冷冷清清的網路空間存在。用了很多的辦法,還是沒有人氣,永遠只有管理者自己唱獨腳戲。遇到冷版時,有些灰心的站長、版主更是憤而關站、刪版。不過,現實卻有一個族群,不斷的開創冷站、冷版。在公家機關、各級學校架設的網路平台,我們很容易看到一片冷清的情況。我指的不是官方網站首頁,那是門面,都會花很多心思經營;而是論壇、部落格、電子歷程檔案、Wiki、求職網等平台。


決定架設這些網路平台的負責人,有些在學生時代受到同學影響,跟著加入了人氣高的網站、使用了一段時間、沒有實際經營管理過,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主動去關心網路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十幾年前。以為世界上的網路資源非常稀少,只要花錢買設備、開個網路空間出來,使用者就會爭先恐後的來排隊、申請使用這個空間。


醒醒吧,時代不同了!

一個新的空間架設成立之後,官方都主動、貼心的『公告』讓『全體成員』知道,成立之後,頂多安排幾場『如何操作功能』的推廣說明會,後續就再也沒有其他活動了。想當然爾,使用率一定很不好看。你一定會好奇,這樣他們怎麼交代這樣的慘況呢?以校園為例,負責人通常會用一個很無辜的表情說:『沒辦法,老師都 不支持、學生都 不愛用


有些負責人還算『有概念』,知道怎麼做才會『有交代』。他們會強制規定底下某些單位、老師一定要放某些資訊上去,讓這個空間看起來是『有東西』的。『你們領薪水,就得幫忙做些成果!』這樣做,寫報告時就可以有漂亮的表面數據。他們心目中吸引人來用的方針就是:規定你來用!這樣的作法已經不是如何讓使用者得利,而是他們如何向高層有交代…浪費的,都是民脂民膏阿~

希望這些領民脂民膏、開創冷站的公家單位負責人,要架設一個類似市面上已經有、而且不用錢的平台之前,先思考一個大原則:

網路上免費平台一大堆,為什麼使用者必須使用你的平台?

平台的願景、定位設定完成之後,再以使用者角度思考接下來三個問題:

有多少人會來這個平台?

很多單位架設的平台,僅限單位成員可以觀看、使用。使用者花時間創作,多半是為了讓所有人可以看到。使用知名平台,我的創作有機會被全世界知道。放在你這裡,有多少人可以有機會看到?花相同的時間創作,在免費平台上我可以分享給全世界,在單位平台只能分享給少數人,那我何必使用你的平台?

平台多了什麼功能?

平台不外乎買現成的(買不起國外昂貴的就買國內便宜的)、或是重新開發。這些新系統,與網路上同質性的系統比起來,不少都有:功能比別人少系統比別人不穩定。功能比較差、速度穩定度也不好,使用者何必捨棄好用的免費系統,使用難用的呢?

能使用這個平台多久?

單位空間,通常在離開這個單位之後(離職或畢業)就不能再使用。這樣我原來的創作內容該何去何從呢?截至目前為止,在公家機關架設的平台中,我還沒看過可以將資料全自動轉出匯入到網路空間的,頂多就是把資料匯出成 HTML 格式,讓你有機會手動匯入到現有的空間。如果有使用期限,使用者到時還得自己轉換(還不一定能成功),他們又何需辛苦的到新平台創作,直接到免費空間創作就好啦?


以上四個問題都確認之後,你的平台才『有機會』吸引使用者心甘情願的來使用。


其實,這些問題,只要真的使用過平台,一定可以發現。可惜的是,這些平台負責人、規劃者很多根本都不使用自己規劃、架設的平台。日後要稽核時,建議增加一個項目平台相關負責人員利用此平台完成的成果。


分享 :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處處都有誇大不實的代言,怎麼不管一管…

新聞來源:自由電子報



相信消基會這樣子的行為,是怕一般民眾看了黑心部落客的不實『薦證式廣告』受騙上當,買了誇大不實的產品。真該問問這些官員、學者,他們認為一位部落客憑什麼讓群眾願意相信他?一位部落客要有影響力,普遍都是花時間用心經營才有,能受到廣大網友的支持,得來不易阿。網友們也不是笨蛋,部落格也可以雙向意見溝通,部落客代言爛東西,網友會不會上部落格反應?會!搞爛自己的信譽,漸漸的,這個部落格就沒有忠實的讀者了。

其實,利用群眾相信薦證者、誇大不實的薦證式廣告早已經充斥在生活中了!

現在全台灣各大學,一窩蜂的搶著網路化,建了一大堆的線上平台:線上學習平台、校園部落格、電子歷程檔案、職涯發展、求職媒合、租屋媒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不只各大學建,連教育部也建了一堆平台。這些平台建好,要怎麼吸引人來使用呢?當然就是相關單位的師長們要努力的去推廣、辦說明會叫學生來聽啦~甚至,找一些帥哥美女學生當代言人,吸引學生的使用~


很不幸的,那些平台不少根本都沒設計好;系統錯誤、功能邏輯問題,而且最大的通病就是:後續經營管理不佳。而這些負責推廣的人,喊的震天價響,每一個都說用了平台就可以獲得多大的利益。善良的學生們,基於相信師長不會騙他們,當然就滿心期待的去試用一下囉!頓時之間,學生們變了,變成了師長們口中說的:不相信師長話語的壞學生!

在我接觸過的案例中,曾經有個線上平台,系統功能錯誤、邏輯錯誤問題一堆,還沒修改完畢,負責人埋頭苦幹、拼命辦推廣說明會,鼓勵學生使用。沒什麼意外的話,參加過說明會而且乖乖的去使用該系統的學生在路上看到這位負責人,心中一定想著:這該死傢伙曾經騙我們去使用誇大不實的爛東西!

大學博覽會,很多大學根本沒那麼優秀,可是攤位上受雇前來的人,還是一樣拼命的告訴你,讀了這間大學,未來前途一片光明、有多少企業愛用你。這算不算誇大不實?


如果照消基會的說法,以後這些推廣場合,都要請這些師長、代言人、雇員們,在身上別個說明牌明:我是領薪水來推廣的,我領了 xx 元。

講到薦證式廣告,當然一定要提到選舉了。每次選舉,總會有當大牌政治明星幫參選人背書,讓相信大牌政治明星的選民把票投給被背書的參選人。後來,參選人因為犯罪,三審定讞入監服刑,我可沒看過大牌政治明星被冠上代言誇大不實的罪名。我相當期待,依照消基會的建議,大牌政治明星會不會標出超高代言價碼~

代言這種事,每天都在上演,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有利益關係的。為什麼單獨要求部落客加註說明?

部落客昧著良心做了誇大不實的代言,會斷送自己的前程

師長幫不好用的平台掛保證,師長 不會被開除

騙選民,你有看過那個政治人物因為這樣斷送政治前途的?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