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我們需要某些校園資訊 -- 人氣選課排行


以前的大學校園,選課時一定會上演大牌長龍的戲碼,為了順利 到熱門的課,就得犧牲睡眠、熬夜排隊,卡到越前面的位置,你就有越高的機會 到熱門的課。同學們怎麼知道要搶哪些課?

口碑!

大一新生想知道該搶哪些課,多半靠社團、家族的學長姊群提供情報。他們會根據多年的大學校園生活歷練,告訴你流傳在校園中的人氣課程清單、地雷位置。等新生升格成為學長姊,再把這個家傳情報傳承下去。這個寶貴的情報,當時是學長姊收買學弟妹們的最佳禮物。這種口爾相傳有時也會出錯,我曾經誤聽學長的話,迷迷糊糊選到大刀的課....

另一個能提供情報的管道:『選課承辦人員』。這些辛苦的行政人員,會根據 手忙腳亂 選課作業時的印象,告訴你『詢問度高』、『額滿速度快』的課程。如果他們的腦袋夠清楚、記憶力夠強,他們絕對是當時最能全面性掌握人氣選課情報的情報頭子。
根據學生對於行政人員普遍的風評,相信沒什麼人願意去問他們:『請問哪些課比較熱門?』


在這個時代,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幫助瞭解哪些課比較熱門。想知道人氣選課資訊,完全取決於你的人脈質量:認識的人夠不夠多、他們提供的情報夠不夠精準。

後來,網路發達了,大家開始在網路上(BBS、論壇)交換課程情報,熱心的大大們還會把所有的情報整理成專文。情報來源脫離了個人社交圈範圍,在虛擬世界中擴展。這個時代的情報,更全面化、更完整。不過同樣的,還是沒有官方數據可以知道哪些課比較熱門。就算校方派人蒐集網路情報,能在報告上寫『討論區熱門推薦課程』嗎?

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可以瞭解哪些課熱門。想知道人氣選課資訊,完全取決於你如何利用手邊的資源蒐集情報。


在排隊現場選課的時代,透過情報網,頂多知道『哪些課熱門』而已,有多少人想要選修這門課、這些課熱門到什麼程度,是沒辦法用數據證明的。

網路選課機制出現之後,人氣選課指標數據出現了。

現在各大學網路選課機制不外乎以下兩種方式:
  1. 先搶先贏選課系統開放後,搶先登入系統的人可以先選。
  2. 批次選課在一定的期限內,學生登入網路系統選課,期限過後,系統進行選課配對。
這兩種網路選課機制,最常聽到的使用者 抱怨 意見分別是:
  1. 先搶先贏和排隊選課一樣,學生還是得浪費時間搶有限的連線數。聽說網路壅塞時,一搶就是好幾個小時。
  2. 批次選課學生因為選不到課,質疑系統選課配對公平性的聲音越來越多。多數學生懷疑,選課系統一定有提供較高的選課優先權給高年級學生。

雖然有質疑的聲音,但是最重要的,數位化後的選課機制留下了有用的記錄檔,從系統記錄我們分別可以統計:
  1. 先搶先贏可以統計『最快速額滿的人氣課程』
  2. 批次選課可以統計『最多人選擇的人氣課程』
沒錯!以前我們依稀知道的人氣課程,現在有精準的數據可以佐證了!

人氣課程中 的 人氣課程王

花功夫進行校園人氣選課資訊統計前,我們當然要知道可以帶來什麼好處。我把校園成員分成三種角色討論:

院系開課單位 得到的好處

    有人氣選課排行,開課單位就知道,哪些老師受歡迎、哪些課程類型學生比較喜歡,未來開課規劃的時候就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而且,舉辦演講時,也可以把人氣選課排行當作參考指標之一,根據學生的喜好,邀請相關的講者、設定相關的主題,相信這樣做可以減少學生抱怨演講無趣的次數。

    每年都有這樣的聲音:『課都選不到』。其實,大部分的情況是『都選不到人氣課程』。不過,因為選課資訊目前都是不公開,有些行政人員還真的以為課開太少。有了人氣選課排行,接到抱怨時,行政人員就可以進一步瞭解,選不到是因為學生想選大熱門、或是開課規劃上有瑕疵。

選課學生 得到的好處

    以前我們只能知道人氣課程不好選,但是有多難選?沒人知道。50個名額,100個人搶 V.S. 1000個人搶,困難度可是差很多的!有了人氣選課排行,在擬選課清單的時候就可以檢查一下,自己選的課是不是全都榜上有名、人氣指數有多高;也就是說,可以根據排行資訊,調整自己的選課規劃。有些人是非某老師不選,選不到,明年繼續加油,選課排行對這種人而言就沒有參考價值。


    當然,校園中有些學生,選課時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不考量老師會不會當人、不在乎分數是不是給的很嚴格(這種人真的不少)。這時候,人氣選課排行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其他人根據興趣選擇而衍生的選課趨勢。

辛苦教書老師 得到的好處

   對於辛苦教師的優秀教師,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的給予他們任何的獎勵。有些優秀的教師,上課精彩絕倫、學生收穫豐富,卻沒多大機會因為單一門課而被公開表揚。透過人氣選課排行,我們可以讓教師知道自己的努力受到全校多數學生何種程度的肯定;也可以讓其他想進步的教師有機會知道該去向誰討教。

  不可否認的,有批老師極有可能將會因為人氣選課排行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極少數老師是以 All High Pass 為賣點,吸引大量學生選課,讓自己可以持續成功開課。當這些 All High Pass 課程出現在排行榜中,一定會受到開課單位、其他老師的注意,在同儕壓力之下,極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繼續用這個方式吸引學生的意願。



這個構想以前不是沒有人提出,但往往被 保護教師感受 為理由否決。

把老師、課程受學生青睞情況活生生血淋淋的攤在大太陽底下,最大的受害者是誰?當然是那些排行後段班的老師。人多一點的大學,每學期都有幾千門課程;人氣選課排行,我們可以只公布前 100 名(人少一點的大學就只公布前 50名)。用這種方式,某些老師就不用擔心自己排名不好看了。話說回來,每年的世界大學排行,也沒聽到大家要保護排名後段大學的感受;相反的,大家還深深的以能上榜為榮。


數位時代,凡做過必留下記錄。網路選課數據,資料庫中都有記錄,只是一直沒被拿到檯面上應用。既然能對大多數人有幫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反對公布人氣選課排行呢?期盼校方點頭,讓大家都能利用這個資訊~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為學習而設計的社群軟體:Campus Pack - 官網使用者案例閱讀

在正式使用前,我想先瞭解:其他教師在課程中怎麼應用 Campus Pack 。 Campus Pack 官方網頁 相當體貼,提供了包含:York University、Babson College等11個學校單位的使用案例。


Blog、Wiki出現之後,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教學現場實際應用,都出現爆量案例;現在也有不少免費的 Blog、Wiki 軟體,只要一台PC就可以自己架設伺服器。所以,讀 Campus Pack 官方提供的使用者案例時,我做了這樣的分類:
  1. 哪些部分可以利用相似的免費平台做到?
  2. 哪些部分是 Campus Pack 的特色?
關於第一點的部分,網路上資料又多又精彩,我就不再重複描述,我直接著眼在 Campus Pack 的特色部分。

從使用者案例中,我認為 Campus Pack 最強大、最難以被免費工具取代的部分是:
  1. 方便的權限設定
  2. 自訂範本功能(Templates)
方便的權限設定

由於 Campus Pack 與 LMS 結合,因此權限控管上非常方便,帳號會自動同步,教師可以針對課程中註冊的學生批次設定,不需要慢慢設定;教師如果想根據課堂活動,設定不同權限時,不會被這些枯燥無味的瑣事搞的心煩意亂。雖然利用免費平台或是自己架設平台,也可以進行權限設定管控,但,這些部分你得自己一個一個進行,甚至,學生還得另外申請帳號。如果教師每次都能找到熱心的學生義工幫忙管理設定,那就另當別論


自訂範本功能

讀使用者案例時,我發現 Campus Pack 一個我當初沒注意但是卻非常有意義的功能:自訂範本(Templates)。在我的前一篇文章 為學習而設計的社群軟體:Campus Pack - 初探 中有提到:『Campus Pack的 Blog、Wiki 功能與其他系統大同小異』,單看功能確實沒錯。但是,加上自訂範本功能之後,在教學應用上與免費軟體的差距就馬上拉開了。我認為這是很棒的功能,可是官方介紹卻輕描淡寫的帶過,光看介紹我自然而然就忽略了~

範本(Templates)代表的含意,不僅只是重複利用,省去教師每學期重新設計表單的負擔;更可貴的:藉由範本,教師可以有系統的引導學生逐步完成作業例如 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 的案例中,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實習記錄;透過教師設計好的表格,學生填入:遇到什麼情況(What)當下如何處理 (So what)未來如何將此經驗應用在專業領域 (Now what)。以表單方式引導學生填答,不僅學生容易完成記錄、教師也容易批閱給意見、學生間互相觀摩時因為格式相同,閱讀起來也比較快。憑空讓學生寫,美其名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實際上,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一開始給點引導,等基本能力培養出來了,再放手自由嘗試,我想是個不錯的方法。不少所謂的學生歷程記錄系統,都是讓學生憑空記錄、毫無引導,產生出來的結果自然是......學生抱怨連連



自訂範本功能,再加上方便的權限控管,Campus Pack 在課堂教學、學生團隊合作應用上的便利性,馬上遙遙領先免費工具。


從官方案例中可以發現,導入 Campus Pack 的單位都已經有正在運作中的教學系統,他們利用 Campus Pack 延伸原來的教學活動,增加一個新的師生互動管道。有些人總喜歡以 XX 可以取代 OO 這樣的概念來審視一個新產品。這是真的,在瞭解產品的過程中,我曾經看到有人認為 Campus Pack 可以取代現有的 LMS。或許這位教師有獨特的運作模式,但,與其用取代,我認為互補才是比較好的應用模式。Learming Object 推出這套產品時也沒有說要用來取代 LMS...


我比較在意的是,社群勒?


官方提供的案例,看起來都是自己班級門關起來活動,沒有 與其他學校、國家類似課程師生的交流。我本來相當期待:利用 Campus Pack 的社群功能,快速方便的根據某本書、某個章節、某個議題,組成跨校園交流圈。常常就是這麼無奈,你的班級人沒有很多,學生背景也差不多,交流起來就非常受限。能跨出去,從世界上找到交流的對象,絕對可以替學生開啟完全不同的視野。



我深深的覺得:沒有發揮跨校園的社群功能,是 Campus Pack 應用上的一大遺憾啊!

從介紹上可以看到 Campus Pack 提供跨校園交流的潛力,但是在使用者案例中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應用模式,原因何在?我推測,最大的可能是課程設計的關係吧!如果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能力,教師可能就不會安排這種開眼界的機會。不過,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反對讓學生瞭解世界上其他地區和他一樣的學生,在同樣科目的表現;開了眼界,通常能激發自己的學習動機,不是嗎?

接下來,準備實際使用 Campus Pack 了。我相當期待~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第六次TBUG大會參加紀錄

Blackboard使用者在全世界各地區,成立有區域性聯盟,互相交流使用者資訊;在台灣,目前有『台灣Blackboard使用者聯盟』(Taiwan Blackboard User Group,簡稱:TBUG)。我一直沒機會參加這個聯盟舉辦的會議。前一陣子收到 台灣Blackboard使用者聯盟第六次大會 通知信,這次在台中市舉辦,我打定主意一定要參加!

資料來源:http://taiwanbbug.blogspot.com/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TBUG大會,不過本次大會已經是聯盟第六次大會,我不禁好奇:前幾次是誰主辦?什麼時候舉辦?在哪裡舉辦?網路上 TBUG 資料非常少(搜尋一些祕密組織,資料都還比 TBUG 多),只有第二、四、六次大會有網頁資料。透過網頁資料及參加過的人模糊的印象,資料整理如下:
紅色字代表『目前查無資料』
藍色字代表『目前資料尚未完整』
看完資料有沒有好奇:台灣使用者聯盟怎麼會跑到香港去開會?

當天下午到了全國大飯店,大會會場在飯店地下室。


報到處隔壁的一間會議廳,竟然有特賣會!我第一次參加隔壁有特賣會的會議~
我沒去逛,也沒看到有人去逛...


一步入會議廳,我嚇了一跳:『場地怎麼這麼小?』後來想想,也對,台灣 Blackboard 使用者並沒有那麼多,大會會場當然也不用太大。


報到完領到的資料袋中,除了 3張用 A4 紙黑白複印的當日議程、eLearning Forum Asia 2011 資料之外,還有一本記事本,沒有任何 Blackboard 標誌,如果不是封面上的 release 9.1,還真識別不出這是哪一家公司送的 。


大會開始,由 TBUG 劉安之會長開場。他首先揭露2011年兩場研討會:BbWorld、eLearning Forum Asia 2011。劉會長鼓勵大家出席 BbWorld,除了可以和全世界 Blackboard 使用者交流之外,也可以透過現場上千家廠商,瞭解目前有哪些科技工具可以輔助教學;他也提醒,這場大會報名費相當昂貴,但是絕對物超所值。


我本想瞭解到底 有多貴,沒想到從 Blackboard 原廠網站廣告 Banner 連過去,卻得到....


另一場會議則為2011年六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 eLearning Forum Asia 2011。 這一場會議在2010年時,由台灣東華大學在花蓮主辦。


接下來,我將每一位講者演講內容各列出一條重點:

法鼓大學籌備處劉安之主任 (TBUG 會長)

  • 要導入 LMS 就以團隊經營,例如:香港城市大學館員有200人左右、資訊中心成員也有200人左右。

逢甲大學李秉乾副校長

  • 將 LMS 打造成學生愛用的系統,導入學生愛用的功能、學習模式,讓 LMS 為校園整體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台灣科技大學陳建中組長

  • 在 LMS 上提供學生想要、需要的學習資源,別讓學生想學習時,面臨沒有學習資源的情況。


Coffee break 之後,有些與會者先行離席,剩下的人回座準備進行最後的會議。我竟然忘了拍餐點.....


最後一場的展示由 Beenet 高級技術顧問林聖育先生進行 Blackboard Mobile Learn的介紹。他提到,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的 中區跨校教與學平台 提供一組測試帳號,可以讓有興趣者試用 Blackboard Mobile Learn。(須向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申請)
關於Blackboard Mobile Learn 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LMS行動套件:Blackboard Mobile Learn - 初探

會議最後當然就是使用者意見交流了。現場 Beenet 代表(Blackboard代理商)表示,他們沒有權力可以命令原廠修改,原廠往往會有他們的全球考量。因此,他們呼籲所有使用者,有問題時,一起向原廠反映,期望集合眾人的力量,可以請原廠修改某些功能。

相信很多人好奇,台灣到底有哪些大學使用 Blackboard?在 TBUG 大會中,官方並沒有公布這部分資訊。根據我的瞭解,目前台灣使用 Blackboard 的大學有:中央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法鼓大學、逢甲大學、義守大學。(依筆畫排列,如有缺漏或錯誤,還請指正)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為學習而設計的社群軟體:Campus Pack - 初探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火紅之後,許多老師紛紛嘗試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課堂活動。不過,這些工具要不是管理權在別人手上,管控與資料管理不方便、就是自己得耗費很多時間進行前置作業,一位學生一位學生的設定。在教育的應用上,少了那麼一些便利性。因為有這個需求,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教育用軟體,解決前述的問題。我選擇 Campus Pack 做為第一個著手瞭解的產品。

  
Campus Pack 由美國 Learning Object 公司開發,發展已經超過五年,目前最新版本為 4.4版;產品主要目標:Web2.0社群學習 的概念跨越傳統 LMS跨校園使用者之間的藩籬


中文維基百科中 『Web 2.0』詞條中的一段話:

Web 2.0是一種新的網際網路方式,透過網路應用 (Web Applications)促進網路上人與人間的資訊交換和協同合作,其模式更加以使用者為中心。典型的Web 2.0站點有:網路社群、網路應用程式、社群網站、部落格、Wiki等等。

從這個描述來看,過去的 LMS 確實無法做到這點,充其量只能用討論區(Discussion Board)沾到邊。Campus Pack 透過 LMS運作,彌補 LMS 在 Web 2.0 方面的不足。使用者利用 Campus Pack建置的資料放在該公司的資料中心,而非自身 LMS 空間中。截至這篇文張貼時,官網表示在英國、美國、加拿大已經設有資料中心,預計在亞洲區也會設置。

由於透過 LMS 運作,系統自動進行連接,因此使用者無須另外註冊新帳號即可使用。從產品 DM 中可以看到目前支援大部分熱門 LMS 。如果你使用的 LMS 不在其中不要緊,該公司有提供 API,做為其他 LMS 或是功能開發需求的支援。

畫面來源:Campus Pack DM

Campus Pack官網上沒有展示影片,但是,在 Youtube上有一段由 learnobjs 這個帳號上傳的介紹影片,從名字看來有可能是 Learning Objects 公司帳號:


後記: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段介紹影片被設為私人影片了

這段展示影片主打 Campus Pack 三個功能:Blog、Wiki、Podcast。

查了一下手冊,Campus Pack還有Journal功能,而且從 2.9版、3.0版時就已經存在。這段影片為什麼不介紹這一個功能?甚至,在官網中產品介紹中也沒有提到,只有在操作指南中可以看到。為什麼會這樣?我推測可能是:
  1. Journal 功能有待加強
  2. Journal 功能在社群運作上較薄弱
  3. 根據客戶資料回饋,此能使用率不高
無法肯定該公司做此決策的原因,從現有資料中唯一能確定的:Journal功能不在Campus Pack主要宣傳行列中。

主打的三個功能,市面上其他同類型產品功能大同小異:
  • Blog:發文、評論、共同編輯、訂閱....等。
  • Wiki:共筆、版本控管、版本比較、訂閱、評論.....等。
  • Podcast:新增選集、訂閱。
邀請其他人來共同編輯的方式也大同小異,最大的方便處在於:如果要分享給你所屬的校內課程、社群成員,因為運作在 LMS上,因此比現成其他工具方便非常多。並且,可以視情況邀請非本校人員來使用,也可以分享公開給所有人。

Campus Pack 提供有個人空間(Personal Learning Spaces),個人完成的所有貢獻都會被記錄進去,包含在個人空間建立、課程中建立、社群中建立的所有資料。傳統 LMS 中,在課程、社群中建立的資料,想建立連結作為自己的成果,得自己耗時費力的進行。Campus Pack提供了方便的管道,讓學習者可以輕易的與其他人分享成果。


當然,最被關心的資料保存的問題。根據資料顯示,Campus Pack 可以讓學習者把成果打包下載。

一開始,我是聽別人轉述這套軟體的,當時他只簡單的說:這套軟體就是提供 Blog、Wiki 功能,可以加到 LMS 中使用。當下聽到時,我對此軟體頗不以為然:『在 LMS 加了這兩個工具,能搞什麼花樣出來?』

初步資料蒐集之後,我發現,轉述的人只著眼在功能、沒有看到背後的連結潛力。(這告訴我們,推銷產品如果找沒有概念的人轉述....)


當然此潛力是有前提的:如果使用 Campus Pack 時完全不公開,只在自己班級中關起門來進行,確實不令人期待。目前校園實體課程,絕大部分,都是封閉的;受限於校方政策,縱使老師願意開放課程,一般人也無法進入 LMS 參與。雖然可以開設 Guest 帳號,但此帳號卻得眾人共用,你頂多只能觀看課程資料,無法參與互動。

Campus Pack 提供了跨越校園課程制度的藩籬,讓有意願與全世界其他同屬性課程的教師、學生交流的人有輕易實現的機會。

有些軟體,在初步蒐集資料之後,就讓我打消試用的念頭。我對於 Campus Pack 實際表現相當有興趣,期待接下來更進一步的應用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