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利用數位學習,改變學習方式

本文是2009年2月,我投稿刊登於 台北e大 鮮活電子報 第137期 的文章,原汁原味貼出,不額外加圖片~

利用數位學習,改變學習方式

在網路時代,知識的取得有多方便,已無庸置疑;許多的企業、政府機構、學校在網路環境中,提供了數位學習平台,將部分課程數位化,鼓勵成員參與。在此潮流中,學習者到底可以從數位學習獲得什麼樣不同於傳統學習的收穫呢?

有的人會說:利用數位學習,我可以不受時間限制(anytime)、不受空間限制(anywhere)的學習。是的,這是數位學習目前最廣為人道的優點。可是,我隨時在背包裡放本書,我也可以進行anytime、anywhere的學習啊,那我何必花那麼多錢添購設備去進行數位學習呢?

如果僅將數位學習作為單向的知識獲得,那真的有點浪費。數位學習最大的優點,在於提供了改變個人學習方式(learning method)的潛在機會。要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數位學習的潛在機會呢?底下提出三項建議,作為學習者進行改變的參考方向:

1、資料蒐集、整理與呈現

目前一些數位學習平台已提供建置個人部落格的功能,有些組織更提供了行動部落格(Mblog),可以讓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將構思、蒐集到的資料呈現出來。透過個人專屬的空間,讓個人成果、意見可以完整的、有系統的展示。

在部落格中,文章是以時間為排列順序的,當學習者進行反思時,可以輕易的得知自己的學習歷程變化。維護這些資料的同時,也進行了個人知識管理,日後需要其中某些資料時,可以輕易的提取出來,而不需要花費額外的功夫整理。

透過部落格的方式,不僅可以作為個人知識管理的工具,也有機會讓志趣相同的人發現彼此的存在。透過留言功能,可以進行討論;透過RSS功能,可以輕鬆的得知你所關心的部落格是否有被更新。在過去,學習者想要從網路上取得新資料,必須自己上網瀏覽。現在透過RSS功能,只要有資訊更新,系統就會自動將新資訊發送給訂閱者。

利用部落格,不僅僅是提高了資料整理的便利性;從整理、呈現資訊的過程中,學習者也進行了更高一層的認知運作。

2、團隊合作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團隊成員往往因為時間、地點上無法配合,造成團隊合作上有諸多的限制。討論區、電子留言板可以做到非同步的互動;即時通訊系統可以做到同時非同地的互動;利用上述科技,團隊成員可以在雙方碰面之前就先達成初步的共識。如此一來,可以將寶貴的會面時間作更有效的利用。另外,以大學生流行的共筆為例,紙本共筆整理起來相當不便,電子共筆在編修上不僅方便,也讓可參與的人數大幅的提升。

有了科技的輔助,一些教學模式運作上的困難度也大幅的減低。如JITT(Just In Time Teaching),透過目前的數位學習平台,讓過去在實際運作上,因為瑣碎工作的阻礙,而無法廣為推行的合作學習模式現在可以輕鬆的實現。

善用數位科技,過去一些阻礙合作學習的繁瑣性工作困難被排除了,學習者可以專心在團隊合作技巧與成果產出,無須再為了瑣碎工作而分神耗力。

3、有效運用教師資源

因為學習文化的關係,部分學生不敢當面問老師問題;又或是老師來匆匆去匆匆,沒有太多時間讓學生充分提問。此時,教學討論區上留言詢問的功能就是個讓學習者能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的好工具。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問題並不需要佔用寶貴的教師資源,你的問題或許同儕就能回答。學習者提出之後,讓同儕去幫忙解惑,讓教師針對同學回答不盡的地方進行補充,節省教師時間。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去解答層次較高的問題。

過去的學習文化經常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老師要瞭解學生,往往必須透過考試。數位學習時代,增加了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機會(不管是匿名或是具名)。與教師的互動增加,教師對於學生的瞭解越多,也越有機會修正學生、引導學生朝適合自身的方向發展。

在資訊隨時可以取得方面,既然可以隨時取得所需要的知識,那就可以減少部分名詞解釋教學的時間,學生可以自己利用科技隨時去查。省去了部分名詞解釋教學的時間,教師可以將時間花費在改正學生的迷思概念上,或是指引學生進行更有創意的課堂知識應用。



每項劃時代技術產生,就會對當代的學習產生不一樣的改變。正如G1:1聯盟提到的,隨著科技發展,一人一枝筆、一人一本書發生的時代,都對學習方式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改變。現在,功能強大的數位科技也幾乎已經到了一人一機的時代,我們的學習方式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沒有人有把握能夠做出準確的預測。目前一般民眾平日的生活習慣,因為科技,已經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改變;在可見的未來,我們目前所熟悉的學習方式的改變也是可預期的。本文僅就目前較為人知之數位學習(利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提供了一些改變學習方式的參考方向;另一種一人一機(高效能行動裝置)的時代即將來臨,在面對面(face to face)學習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潛在機會讓我們進行更有效、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可以多加利用 LMS 資源之行事曆篇

先強調,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概念誕生很多年了,已經一點都不新鮮了!還會提到這個詞是因為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往往並不如想像。

台灣各大學引進使用 LMS 平台差不多十年了,還記得當初剛引進的時候,有同學抗議老師不應該只把教材放在平台上,因為他沒有電腦可以觀看數位化教材…

世界上LMS平台很多,這裡只列出其中四個平台的 Logo

這十年來,網路連線方式從撥接、寬頻、無線,到現在的行動上網;學生們從使用桌上型電腦上網、到背著筆電到處上網,到現在的使用行動裝置隨時上網。再加上從新聞上看到的3C產品熱賣、看到義工到偏遠地區縮減數位落差,讓我以為,台灣的大學已經高度科技化、全台灣大部分的老師跟學生大部分都熟於利用LMS輔助教學了。



實際觀察之後發現:
以科技輔助教學這件事,有些習慣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直到現在,不少大學老師、助教在學期初,在 LMS 中提供課程行事曆電子檔。同學們下載之後,再自行轉記錄到紙本記事本、電子記事本或是線上行事曆中(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習慣用紙本記事本管理行程)


大家好像都忘了 LMS 系統有內建行事曆功能…

使用者登入 LMS 系統之後,系統會根據行事曆中的設定,顯示未來幾天與使用者相關的事件。老師、助教只要花點時間輸入,全班成員(老師、助教、學生)一登入,就可以知道未來幾天有什麼活動;甚至,不同的 LMS 平台還有不同程度的電子行事曆個人化功能。

除了系統自動化功能這個好處之外,以組織付出的時間而言,一個人輸入到系統中時間總數只要十幾分鐘;全班一百位同學各自輸入時間總數卻要十幾個小時。老師沒時間做,請助教或找個熱心的同學幫忙輸入,一次輸入,可以造福許多課程成員,功德無量阿!


有些老師的宗旨:『自己手抄一遍、輸入一遍印象比較深刻』。那我會建議他:『你進修時把參考資料抄一遍、輸入一遍,這樣對進修內容會比較熟…』

電腦發明之後,大家一直強調的:系統能自動完成的事,就讓系統來完成!但是,往往功能在那裡、資源在那裡,使用觀念也存在腦中,就是串不起來…不過,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實際的改變就會慢慢發生的!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我使用紙本考程表,結果看錯,錯過了期末考……
啊~~~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成績單上面應該可以再多給點資訊

前一陣子,有位朋友應徵一個助理職缺。依照應徵的公司規定,書面資料中,必須附上最高學歷成績單,就算他已經有4年相關經歷也一樣。或許公司有他們自己一套辨識方式,可以從成績單中獲得一些參考資訊。

大學成績單格式大致上和這一份差不多:



大學成績單記載的資訊不外乎:科目名稱、科目學分數、成績、系排名、班排名等。面試單位就希望從這些『數據』中,得到一些他們想看的資料:
  1. 修過哪些科目 (科目名稱、科目學分數)
  2. 你求學時認不認真 (成績)
  3. 與同儕相較表現如何 (班排名、系排名)
根據現況,在學學生不論是申請獎學金、修習某些學程、想要超修學分,都必須看你的平均成績;連畢業了要應徵工作,那些要求附上成績單的公司也會看你的成績好不好。

基本上,只要成績分數好,排名自然就好,整張成績單看起來就漂亮了!為了可以讓成績好看一點,不少學生選課時就會有所顧慮。一般來說,除了必修課沒有選擇之外,選修課、通識課都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要修哪位老師的課。

同一科目,有些老師,最高分可能只給到90分,但是有些老師卻是90分起跳。如果想要有漂亮的平均分數,不用說,當然是選後者啦~就算選不到給高分的老師,至少也要選個 All Pass 的老師,避免自己被當掉,成績單美觀度瞬間大幅降低。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開課都會倒班,大刀老師幾乎已經消失了。像這位堅持的老師,雖然他已經很體貼的在辦公室門口貼了警告標示,卻還是被媒體報導,可想而知他的壓力有多大…

圖片來源:TVBS

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學生,為了學到自己想學的,不在乎成績漂亮,只求能修到真材實料的課。有修過類似課的學生應該都感同身受:操到爆…(根據身邊的例子,面試遇到系友擔任面試官時,話題往往是某位真才實料的大刀老師。)



我認為有個方法,可以讓下面幾種人減輕分數上的壓力:
  1. 必修課授課老師是大刀的不幸學生
  2. 分數給的不漂亮的有料大師的學生
  3. 不想屈服於分數的大師

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成績單上增加『授課教師』欄位!


有了這個欄位,就算你不幸被當掉,你還有向面試官申訴的機會:『老師是大刀!』
 
有了這個欄位,就算你分數不漂亮,你還有向面試官申訴的機會:『這門課是大師授課!』

有了這個欄位,大師更可以自在的打分數,因為你的成績單上面將出現他的名字替你背書!


在成績單中,除了給科目名稱、學分數、成績之外,再多給一個授課教師欄位,讓看成績單的人知道,你修的課是誰教的。現在修課資料都電子化了,資料庫中都有記載授課教師是誰,資料表只要做個關聯就可以了。在輸出格式上稍做修改,就可以顯示了。如果想要保護喜歡修 All High Pass 老師的學生,那就讓學生自己選擇,成績單欄位上要不要顯示授課教師欄位。

教改了這麼多年,大家都著眼在教材、教學方法、評量模式,其實成績單上面給什麼資訊,也是一個改革的方式阿!只要一點小小的修改,就可以給那些不向分數屈服的老師、學生很大的鼓勵!

以上前提是:
必須留在專業領域發展,對方才有機會知道老師是何許人。
換個領域,就算是大師,可能也沒人聽過。
真的!我後來才發現,很多人沒聽過 劉炯朗洪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