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題庫在精不在多!

每個領域總存在著一些關鍵概念,搞懂這些概念,後面的路走起來就比別人平穩許多。課程學習也一樣,每個科目、每個主題也有關鍵概念;而這就是把 帕累托法則 (Pareto Principle) 應用在學習上的體現。



新手老師通常會讓學生進行成串的任務:一堆考題、一堆報告,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學習內容。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會設計出重點要求(題庫、論文或是報告),用較省時間的方式提升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為什麼會省時間?學生做、老師批閱都需要時間啊~


可能很多新手老師看到這裡會覺得這是唱高調,我們不妨參考一下由 哈佛大學 Eric Mazur 教授所提出的 Peer Instruction (同儕教學,後面簡稱 PI):


為了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理解程度、改善過去物理課堂不斷的進行解題講解的學習活動,Mazur 教授 精選 了一些 學生容易產生迷思的問題,讓同學在課堂上進行 PI 活動。他挑選出來的問題絕大多數、或許可說全部,都不提供計算數據,許多學生一開始看到問題時會抱怨:『沒有數據我怎麼計算結果...』是的,那些問題都是不需要計算就可以知道結果的。例如我印象最深的一題:一艘戰艦以同樣的速度、不同的角度對兩艘敵船同時發射砲彈,請問那一艘敵船會先被擊中?



圖片來源:Physics and Physicists

經過十年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驗,Mazur 教授證實,縮減上課解題時數教學的學生,在物理科學習成效測量上與維持原來解題時數教學的學生相較,並無差別。對經歷過枯燥乏味物理學習過程的我而言,這樣的學習內容我覺得不僅比較有趣、也比較有效率,而且與我的生活可以很快的串連起來。


精選學生容易產生迷思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進行 PI 活動的過程中,一位超過十年物理科教學經驗的合作教師與我們進行課堂活動分析時經常驚呼:『我以為這題他們會迷思,竟然沒有....這題我認為應該沒問題,沒想到竟然這麼多人無法理解...』某些概念,學生可能會因其他學科課程設計的變更而意外獲得;相反的,也可能意外缺乏。所以,挑選這些問題是一項需要不斷進行、重複修正的任務。

大部分員工都得被公司以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衡量工作成效,教師們也算是員工,但考量到教學多元、教學自主,一樣是衡量工作成效,考核教師時稱為 教師評鑑 。據說有些教師在教學成果中寫著:編輯某某科題庫,總題目數達 xxxx 題。編輯如此龐大題庫的目的為何?千篇一律:『讓同學們自主練習。』(我沒擔任過評鑑委員,這是聽別人轉述的) 在一次交流中聽到個有趣的案例:某大學教師在某個學科擁有一個具有五千多道問題的題庫,學期初他告訴修課學生:『期末考的考題 100 % 從裡面出題,學期成績以期末考為主要依據。』期末統計發現有些學生花在這些題庫的總時數超越正規課程的時間。


何其驚人的題目數!


何其驚人的學習時數!


我不禁想到一些入門級的證照考試,這些考試通常會有題庫,正式檢定時的考題大致從題庫選出。不論你對這項認證有多少認識,只要把題庫做熟,沒意外的話絕對可以成功取得那張證照。所以也聽過一些朋友抱怨的聲音:『那些在履歷中說擁有某某證照,面試時出個相關的基礎題目請他當場解決,竟然解決不了....

徐志摩 在他的西湖記中提到:『數大便是美』,指的是單獨觀賞並不起眼的東西,集合起來往往會有想像不到的壯觀美。設計良好的經典問題只要一題就非常引人注目;濫竽充數的題目,彙整一萬題會不會讓人一看就發出驚呼? (搞錯方向往往只換來數(ㄕㄨˇ)大便的下場,這也會讓人驚呼~)

圖片來源:Ross@Texas

Google 一下,可合法使用的免費題庫並不少,如果僅為了求數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一個擁有上千道問題的題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教材量 實在不應該繼續作為教學評鑑的考量要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