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MOOCs 的存在是為了高等教育?


西元 2012 年可說是人類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當然不是因為我們安然度過了馬雅曆的終結而獲得重生,而是在這一年,三大 MOOC 平台陸續推出(Coursera、Udacity、edX),MOOCs 出現爆炸性的發展,讓The New York Times 將 2012 年稱為 The Year of MOOC(有人翻譯為:MOOC 元年)。
 
 
圖片來源:Google Trend
 
 
過去十年,各數位學習機構付出很多心力提升使用率,但是大部分卻都看不到令人驚艷的成效;過去幾百年來,受限於各種軟硬體資源,單一教育機構能招收的學生數始終無法大幅突破。MOOCs 三大平台之一的 Coursera 推出不到九個月,就吸引超過 200 萬的註冊使用者,創辦人Andrew Ng 當時笑稱成長的速度比 facebook 還快;至2013年7月,Coursera 已經擁有超過  400 萬的註冊使用者、獲得累積超過六千五百萬美元的投資。高品質而且免費的線上課程、巨量使用者,不僅過去的數位學習從來沒有發生過,在人類教育史上也是第一次發生。

雖然如此,在 MOOCs 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有人質疑:『 MOOCs 做的,不過就是以往的數位學習罷了,沒什麼新意。』學習科技(Learning Technology)發展十幾年之後累積了很多研究成果,所以出現 "看起來相似度很高" 的新服務一點也不讓人意外;這就好像當我們提到翻轉教學時,不少老師堅稱:『我派作業、考試給學生,批改完在下一次上課時和同學們針對結果進行討論,這就是翻轉教學啊!』看起來一樣的兩件事,實際上往往因為關鍵性因素,決定使用者選擇擁抱誰。除了免費之外,MOOCs 一定有和過去的數位學習不一樣而且深深吸引使用者的地方。

在我看來,MOOCs 和過去的數位學習最關鍵的不同在於:課程成員互動修課證明

過去的數位學習課程很多、由名校提供的開放式課程也很多,但幾乎都是你自己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學習,唯一的互動就是預先設計好的電腦演算法引導你學習。有些積極的學習者站出來號召夥伴組成學習社群,他的數位學習就多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你身邊這樣做的人佔了多少比例?在 MOOCs,課程活動包含了繳交作業、作業互評、和助教(甚至有時候會是老師)及其他同學在討論區中進行規定的活動。我們可以這麼說,原先在數位學習中必須自主性額外加入的課程成員互動,在 MOOCs 中已經成為原生的要素。

在開放式課程會議中,曾經有徽章(Badge)的概念被提出,提出者希望透過完成修課後頒發徽章的機制累積個人學習成果。但當時遇到兩個大問題:誰有資格發徽章?如何防止學生作弊?當時無法解決的兩個大問題,直到 2011 年底的 MITx 露出一線曙光:MIT 宣布將設立非營利公正機構舉辦實體考試,也由這個公正機構發出證書。接下來各種具公信力的考試機制在 MOOCs 陸續被發展出來。簡而言之,現在在 MOOCs 上學習,你是有機會得到修課證明證明:『你不僅參與過這門課程,而且還通過了授課老師對這門課的要求。』拿到一張有幾百萬人認同的平台的修課證明,而且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人認同這張證明,簡直就像是一張名校的文憑了。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圖片來源:FREEIMAGES
 
 
當然,頂尖名校的光環與高品質的課程內容也為吸引使用者帶來許多加分效果,一件事情能夠成功不像單選題那麼單純。但也由於 MOOCs 是由高等教育機構催生出來的,因此目前課程內容仍以校園中的正規課程為主。對於 MOOCs 未來的發展方向預測,大多也聚焦在 MOOCs 出現後高等教育該如何因應、高等教育會不會被 MOOCs 取代、該不該用 MOOCs 抵免大學學分之類的討論。有趣的是,根據統計,在 Coursera 上註冊參與課程的使用者大部分已經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當然你可以說,在 MOOCs 和正規教育結合之前,現階段的統計過於偏頗。我們可以算算,正規學校教育在我們整個人生中佔了多少時間?我們的學習來源只限於校園裡所產生的知識?

如果 MOOCs 上開課的單位不再限於高等教育機構,會是什麼情形?

大眾的求知慾是無限的,期望高等教育機構滿足所有人的求知慾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應用領域上,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知識品質也不一定是最棒的。如果 MOOCs 與優秀企業合作開課、邀請頂尖專家開課,不僅擴大了 MOOCs 的課程類別,也讓 MOOCs 的課程發展踏出校園的範圍。2013年5月 Yahoo 宣布,將補助員工參加 Coursera 課程 Signature Track(Coursera 的驗證機制,確保由使用者本人參與這門課程) 的費用,鼓勵員工進修。同樣的,那些鼓勵員工進修、或是原本負擔不起高額員工教育訓練成本的小公司,可以利用其他企業、專家在 MOOCs 上開設的課程進行他們所需要的員工培訓。對於製造、販售產品的企業而言,例如專門生產供業餘民眾使用的樂器製造公司,他們可以將原來的行銷預算轉為 MOOCs 課程製作預算,製作入門型免費課程讓有興趣的人自由參加,拿到修課證明將來買進階樂器還可以得到折扣。

不少學者表示:『目前我還看不到可以支撐 MOOCs 長期營運的商業模式。』可以這麼說,如果世界上許多人認為他們需要 MOOCs 的服務,他就可以一直營運下去,哪怕靠的是非營利捐款模式;如果大部分 MOOCs 的目標用戶認為他們不需要這樣的服務,再好的商業模式也沒辦法讓他存活下去。當我們將 MOOCs 與高等教育綁在一起看時,我們必須承認,校方政策、政府政策決定了 MOOCs 的未來。但如果我們將 MOOCs 的課程範圍擴大,決定 MOOCs 未來的就是全人類的需求,而不僅只是高等教育的需求;當我們試著思考 MOOCs 與全人類一輩子學習的關係,能夠維持長期營運的商業模式就不再那麼遙遠與模糊。

與其花很多心力爭論『大學教育需不需要 MOOCs』,或許我們改問『人類需不需要 MOOCs』,一切會變的輕鬆、精彩許多。最後附上我之前對同事介紹 MOOCs 的投影片供大家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